说实话…买单这种事情…谁一开始是愿意的啊…当然是免费更好啊…XD
但一旦习惯了将其归类为付费的消费品,就会有了买单的意识。
开篇
我所接触的在线知识付费平台
网易云课堂
最开始接触到在线付费产品是网易云课堂…你知道习惯了网上学习资源免费的孩子要开始接受需要付费才能进一步学习的难受吗…就像即便是你知道这跟免费的学习资源是不同的体验,但是你仍有不想买单的念头。
当初我选的是产品经理入门课程,而我选择付费的原因有:
- 我想要了解产品经理且貌似只有他们开设了这个课程
- 线上学习后会有作业交代同时老师会进行批改反馈
- 同时有可能结识跟我一样的产品新人
虽然在我尝试了之后发现虽然他们的课程确实编排得很良心,并从我们产品小白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讲述了产品打造的概念,但是仍是存在不足的:
- 老师对作业的反馈更多是分数反馈
- 平台上有交流的论坛但是要么是问如何操作等的常规问题,要么就是没有人回答
- 讲课时做笔记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截图的话需要暂停感觉浪费时间,同时整理得也不是很系统
然后我对产品打造流程有大概的认识之后就没有然后了,感觉虽然课程内容编排很良心等但是可能与老师互动少且自身没有继续要求自己,学习得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等…
所以总的来说这次的体验让我对知识付费并没有很大的改观,我还是觉得付费去买个课程会纠结。但是我现在想来,在课程上学到的对产品打造流程的梳理和需求分析的方式等确是对我有较远的影响的,虽然并不知道是否抵得上我交的学费。
在行
接触到在行是在网易云课堂之后…不过我也就是下载了下来然后惊叹了下啊…好贵哦…跟那个人见一次就要300+,要是问了没有水准的问题不就废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那个时候却也没有认识到…这三百块不过就是我周末少出去吃两三顿的钱?
就是我一个月可能出去三四次好吃好喝不会心痛,但是我为这样的“知识”付费就会觉得这怎么下得去手!
值乎
知道值乎是因为其刷爆朋友圈事件——付费来听你感兴趣的内容,而这之后逐渐演变成了问题咨询及运用专业技术解答的知识付费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提问和私密提问的价格是一样的,但是公开提问其他人也可以看到问题并可以选择付费听取,假设如果大牛回答得足够好或是足够让听取的人都满意的话,收入想必更加可观,成就感也会相对较高;同时付费听取有时候会比提问的价格低很多,这样也能够出发一些“较保守”的用户付费听取(对金钱使用谨慎、不清楚他的回答是否值得等)。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值乎解决的只是对某一个问题的回答(这个回答一般在一分钟左右)且不管听取者是否吸收到都不会得到大牛的进一步反馈,除非他继续提问。
仅是一句话就像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我想这句话总是抽象而宽泛的,除非是一道理科题目,像1+1一定是等于2。
比如说:我感觉我跟父母不和,我已经觉得自己在努力做好了为什么会这样,请问我该怎么办?你能给我一个马上可以求解的答案吗?同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的提问所涵盖的信息足够你判断吗,如果不能那么你也只能从自身角度出发去说或者是从一个大的范围去讲述。
当然,有以上的想法并不是说我觉得值乎的回答不具有意义性了,而是想说的是,如果你想要对你的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非技术,非1+1就得出答案的问题最好是在一个可以互动的平台上进行提问。这样你的问题能够更清晰地表达出来,回答者也能更好地有所反馈
但如果你觉得自己特别聪慧别人一点就明白或者是知道怎样问问题能够让回答者抓住中心,在值乎一个回答就能让你醍醐灌顶未尝不是好事。
知乎live
当我买下我第一场知乎live的时候已经是2017年,那是刘飞老师的一场关于产品经理的求职live。说实话…这个时候我居然毫无纠结的感觉了…就很爽快地付钱并听讲。
当然我还是预览了live的大纲和大家的评论之后觉得符合自己的预期才买下的。
而我这个时候能十分爽快是因为,我对在线知识免费的意识意见逐渐被淡化,脑海中更有印象的是想要获得专业的资源和技术等知识就来付费学习吧…
微信公众号不间断推出的付费课程让我开始逐渐正视在线知识付费产品,频率让我逐渐习惯它的存在,而它确实也有所用。
承接
上文以我的角度出发写了对在线知识付费认识的转变,那么这部分就来探讨在线付费知识出现的原因及想要获取在线知识的人群特点。
高潮
APP发展情况,付费获取(消费)在线知识方式及用户对应的选择方式
未来
把握住产品功能设计的特色及目标人群,优化产品内容并在原有基础上逐渐与线下结合更多些…线下分享会…能够拓宽交流图同时带动其他方面的消费
后三部分待完成… ヽ(*。>Д<)o゜今天晚啦…